新闻中心 /News
瑜伽初级——为什么我练了多年却emc易倍体育依然是个初学者?
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很多人希望通过瑜伽来塑身,让自己更加自信,却不知道自信是源于内心的,这一点在初学者身上尤为明显。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大部分瑜伽体式都可以很容易做到,初学者之所以感到困难,其实是不了解完成体式的技巧和步骤。当看到老师能轻松的把脚放在头的后面时,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脚如何放在头后,至于这个体式究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做,就完全抛之脑后了,最终强烈的“我做不到”的想法便充满内心。
我认识一些很有经历的习练者,有些比我资深5年甚至10年,但是简单的全莲花、头倒立等体式都没办法完成。也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理论知识很完备,教课也非常好,可是很多体式没有做标准。难道是他们没有天赋吗?并不是。
在长期的瑜伽练习中,谁都会或多或少遇到困难和瓶颈;这个时候需要有强大的自信心支撑自己坚持下去,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年,也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机会,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太多人在困难面前退缩了,告诉自己“我做不到全莲花”、“我做不到头倒立”、甚至于质疑自己“怎么可能顾及到那么多细节”。当没有自信去克服弱点的时候,“进步”就远离自己了。
相信大家在练习的时候都有过这种感受——脚下像是踩了一团棉花,身体晃来晃去;全身都是软软的,用不上力。这就是根基不牢的表现。假设人的身体是一棵树,那树根就是根基。如果树根不够牢固,那枝叶就无法成长,并且这棵树一定会倒掉。
根基这个词,虽然大家已经接触的比较多,不过几乎没人能理解它的确切含义。很多人通常会把它与核心力量混为一谈。根基是指身体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在站立体式中,根基就是双脚;倒立体式中,是头或者双手。中国传统武术中,非常强调根基的稳定,所以几乎所有武术流派的基本功都是扎马步、打桩,因为全身的力量都是来源于地面。
在瑜伽练习中,我们很容易被花哨的动作带走意识,过多的关注手指尖,关注眼睛,把这些地方绷得紧紧的,咬牙切齿面目狰狞;反而双脚软软的,好像没长在自己身上。有经验的习练者,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意识,但意识常常停错了地方——也许是受到传统体育锻炼的思维影响,意识只倾注于大肌肉的力量,肌肉的拉伸(或误解为拉筋);或者只关注一个点的放松,而忽略了其他所有点。实际上大多都没有把意识倾注于根基之中,所以不论如何努力,都看不见成效。
我见过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一个习练多年的伽人,举手投足都有印度大师的风范,但是一个很放松的打坐,却含胸扣肩,眉头紧锁。她认为这样很放松、很有感觉,每一次呼吸都陶醉其中。当帮助她调整动作之后,她却认为很紧张疲累,意识也集中不了了。当陶醉在个别点的舒适中,便忽略了其他地方的压抑,一旦解开意识锁,所有不舒服的感觉就涌上来了。这也是多数人不愿意把意识放在根基的原因,因为根基处太薄弱,太不舒服了。
也有说法是要求尊重个体的差异,但大家不要误解,这种调节仅限于练习者的接受范围内,而不是任由其胡乱发展。我们要在能做到的范围内尽可能做的更好,既不能强求,也不能任性。
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根绳子能拉多大力,永远取决于最细的地方。瑜伽练习中的弱点,也是最难控制的地方,意识最薄弱的地方。往往根基就是这个短板。
如果说根基是树根,核心控制力就是一棵树的树干。注意,这里讲的是核心控制力,不单指核心力量,还要有控制核心力量的能力。
核心力量练习,目前已被所有的体育运动重视并强调,甚至连没有运动经验的人也知道要多练核心力量。可是大多数人对核心力量的理解,只单纯的认为是练腹肌。从最初级的腹直肌练习,到稍微专业的腹外/内斜肌,到更深层的腹横肌,肌肉练习的深度越来越深,但是却一直没有脱离腹部大肌肉练习的范畴。但是它等于核心力量吗?
首先要理清的是,核心并不单纯只是腹部,甚至更严格来说,腹部只是髋部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的真正含义,是指传导根基力量途经的每一个关节区域。全身最大的核心当然是髋部核心,在身体正中,连接了下肢和脊椎;然后根据力量传导比例来排,依次是:肩部核心、双膝核心、脊椎核心(中轴)、手腕脚踝等等。除了脊椎核心以外,其他的核心控制在瑜伽中都可以叫做班达(bandha,意为收束法),而脊椎核心在普拉提中则有一个“中轴延伸”的概念。
对于核心(力量)的控制力练习,在不同流派中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艾扬格的细节控制、阿斯汤加的收班达、阿奴萨拉中的螺旋等等。
拿髋部核心来举例,要加强的除了腹部,还有下腰背、侧腰、四侧腹股沟,还有核心中的核心:盆底区域。因为腹部与侧腰连接胸骨、肋骨和骨盆,下背连接脊椎和骨盆,腹股沟连接骨盆和大腿,最后盆底区域连接骶髂关节。骶髂关节活动范围很狭窄,被常常认为是一个稳定的连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特别在倒立体式中,重心高于骨盆时,这个关节的轻微晃动会造成体式的不稳定,而上下身的力量通道则恰恰通过这个不稳定的区域,经过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后,几乎所有的力量全部涣散。 这才是很多人倒立不起来或者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核心,不只是关注腹部的加强。
如果练习只是停留在“手该放在哪里、脚该放在哪里”的层面上,或者只针对大肌肉群的力量训练,那核心控制力一定是没有的。而核心控制力才是在体式稳定中真正需要加强的。
在我的冥想引导中,十分常用的一句话是:“回到婴儿的状态”。婴儿是什么状态呢?累了就睡、饿了就吃。婴儿是最放松的,因为单纯、洁净、没有邪念、无忧无虑。在体式练习中,还有模仿婴儿的放松体式-婴儿式。
不过,婴儿的这种状态,跟成人的状态完全不同。成人的饥饿、疲劳都不是最真实的身体反馈,特别是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下,烟酒、药物、刺激性食品、不稳定的作息时间,都会造成身体的不正常反馈。
有些人贪吃嗜睡,有些人厌食失眠。这都是不好的休息方式。这都可视为不懂休息的表现。
最简单的,一句顺口溜: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早晨消化系统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并没有完全苏醒,所以不适合大量的摄入饮食;但是身体此时又是急需营养补充的,我们就要挑选容易消化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来摄入。如果不吃早饭,身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出现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轻则没有精神和体力emc易倍体育,重则患低血糖、内分泌失调、胰腺炎、胆结石等等疾病。午饭是一天中应摄入能量最高的时候,此时上午的能量耗尽、下午的工作即将开始,要尽可能的吃好吃饱。由于晚上并没有什么消耗能量的工作,同时消化系统经过一天的工作也需要休息,所以晚饭应该吃的少而清淡。
瑜伽习练者对于一日三餐的误解尤深,因此造成的体质下降和练习停滞不前也尤其多。大约分为几个情况:
1、 把瑜伽与佛教混淆不清的人,误会佛家的“过午不食”,认为练瑜伽也应该过午不食。
瑜伽与佛教虽有渊源,但并不是同一种事物;同时佛家讲究的“过午不食”并不是中午之后不吃任何食物,而是指不吃正餐。修佛之人,平日打坐参禅,消耗能量并不多,多余的饮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影响修行;而瑜伽习练者大多是老师,平日里体力消耗巨大,甚至夜间也要带课,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讲究,不可混为一谈;
“辟谷”是指不吃谷物,像大米、麦子五谷类食物,肉类蛋类也不吃,通常以水果蔬菜为主食。因为谷物、肉蛋这类食物较难消化,代谢产物也有一些刺激性,修行者戒除这类食物可以让身体更好、也更容易进入冥想emc易倍体育。好处虽多,若要长期坚持也只适合修行者,不适合大众。
“断食”的做法有多种多样,也有不同目的,一般是为了让消化系统休息,也有的是为了方便做“商卡”“清洁法”一类的疗法。由于这个名称听起来就像是可以减肥的方法,就有不少人为了减肥而练习,甚至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练习。“断食”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不吃饭”这么简单,整个断食法的时间虽然有的长达7天甚至更久,但实际完全停止进食的时间只是其中的一段,其他的时间要进行饮食的调整和一些练习法帮助身体走入和走出断食的过程。有些人前一天还在大鱼大肉,第二天就什么都不吃了,甚至还服用一些奇怪的类似“泻药”的东西,这样的突然断食无异于摧毁自己的身体去减肥,短期的体重减轻,却导致身体自我调节机制紊乱,得不偿失。
这种方法原本是给运动员参赛前的一段时间做的调整。大家都知道运动员的体能消耗是巨大的,单纯靠正常的饮食很难供应,所以才会摄入补剂。而“少食多餐”原则,则是为了减小饮食对训练时间的影响同时提高营养吸收效率的方法。原本跟一般大众并无关系,后因健身行业的商业化运作,培训出太多速成的教练,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因由,只因为简单、粗暴、有效,就大肆应用起来。后来逐渐影响到部分瑜伽习练者。
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其中的原理太过复杂,这里暂时不展开讨论,日后会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解析,这里主要讲一讲与瑜伽练习的关系。
对于有经验的习练者来说,应当知道一天中最适合练习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但由于工作、生活等因素的影响,真正练习的时间却大多集中在正午、夜晚(特指临近睡眠时)。由于这些时间并不适宜练习传统的瑜伽体式(修复体式、呼吸法、冥想不在此列),所带来的刺激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运作,直接导致睡眠紊乱,即使放松功时睡着了,实际也并没有在睡眠的状态。由于睡眠时大脑的休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连同与消化系统的运作(阴)emc易倍体育,实际上是在修补日间的消耗(阳),即大家所熟知的“采阴补阳”。运动生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量恢复”,意思是身体消耗的能量,在修复时会超过这个程度去修复;这个就是习练者进步的源泉。如果这个修复的过程被影响,那么“超量恢复”就难以实现了。原本调动阴性能量的时刻,却被阳性的练习给打乱了,结果不言而喻。
懂得了饮食和睡眠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才能懂得究竟该如何休息。有些习练者很随性,生活不错、衣食无忧,喜欢半夜吃吃喝喝,追求“lifestyle”。殊不知,食物吃下肚,刺激反馈给大脑,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就又被叫醒工作了。长时间如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肝脾肺肾等,全都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然后进行瑜伽练习,能量是补充无望的。这就是损阴耗阳,代谢垃圾排不掉,全都堆在小肚子上,脸上的痘痘上;然后寄希望于各种强烈的、一针见血的瑜伽练习去疗愈,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的,长此以往,身体将会越来越虚弱。
我至少听过5位不同流派的印度瑜伽大师亲口叙述:“一般人群的瑜伽体式练习每天不应超过2小时!”这个时间限制是怎么得来的,我不敢妄论,但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观点还是一致的。也许有人会举例说艾扬格大师每天练习8、9个小时,这个在大师的书里有原话:“你看到我这么做了,你也想做,殊不知我已经练了50年。”
有一些习练者,非常的用功,每天都进行大量的练习,希望可以快点进步,可是却一直徒劳无功(我练习瑜伽的第一年就是这种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把瑜伽完全当成体育运动来练了。瑜伽与一般的运动最大的区别是,一般的运动只是身体层面的,而瑜伽还包含心灵层面的练习。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有没有想过心灵层面的练习到底是什么?“能量、灵性、本我、寻找内在的道路”,这些高深玄妙的词语被无数伪大师说道,也让许多习练者乐此不疲的挂在嘴边;而这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不如天上的星星,起码那是能看得见的。
“灵”是指智慧、经验、程式;而“心”则是它的居所,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心灵和身体达到平衡的时候,才是瑜伽练习开始进步的时候。当练习中一个体式已经开始变形了,其实不只是身体在扭曲,心灵也在扭曲。就像《瑜伽经》练习篇第5条所述——“无知就是把短暂视为永恒,把不纯净当做纯净,把痛苦当做快乐,从而将非我当做自我。”当练习超过身体能保持的时间之后,就是把“短暂视为永恒”;在不规范的情况下继续练习,就是“把不纯净当做纯净”;很难受但还是咬牙坚持,就是“把痛苦当做快乐”;这些欺骗身体的行为,就是“将非我当做自我”。我觉得每一个瑜伽习练者都应该认真读一读《瑜伽经》。
我们喝酒,认为这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吃完东西练习,认为这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影响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时刻当中。
不要把瑜伽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你要真诚对它,它才会真诚对你;你欺它凌它,它便会弃你而去。
希望每个人付出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也希望每个人能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却进步缓慢的人们,这一幅长篇大论,希望能够帮到你们。